马侗领 20131018
有些人的人际关系很好,有些人的人际关系很不好,甚至影响自己的情绪,学习和工作。人际关系和一个人的交往模式有关,不同的交往模式导致不同的人际关系。
交往方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形成,特别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促成,交往模式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际关系。当然,随着后来的生活经验,以及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,人际关系模式可以进行微调。
作为人际关系,包括两类:一、与他人的关系;二、情感婚姻模式。
与他人的关系模式,根据我的心理咨询经验来总结五类关系模式:
一、自由型:不仅能够独立又能够很好的融合人群之中。
二、自我中心型: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。
三、完美型:人际关系很好,是个老好人,处处希望与别人相处的好,考虑别人的感受,但内心压力很大。
四、敏感型:对于风吹草动都很担心,胆小怕事,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。
五、偏执型:固执,刚愎自用。或者对别人的每一个眼神都会认为别有用心,对自己不利。
说明:
从人际关系模式看见,自由型是最为好的一种人际关系模式。这种人往往活的自由自在,人际关系很好,生活的快乐。这样的人情商往往也很高。
自我中心型和敏感性是一对两级的人际关系模式。自我中心的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比较自恋。而完美型的人际关系,往往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,不顾自己的感受,甚至压抑自己的感受。为了他人,让自己过的很难受。
敏感型和偏执型是两种类似的人际关系,只不过,敏感型的人际关系较轻,而偏执型的人际关系较重。
人际关系模式很多,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,每个人的心理防御多少,或者什么样的防御特点都不一样,不一样的防御造就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,我们大多数人际关系模式往往不是一种模式,而是综合型的。
情感婚姻模式:
人际关系模式自然会对亲密关系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不同的亲密关系模式会影响婚姻幸福指数。根据心理咨询经验和对人际关系的总结,我对情感婚姻关系模式进行归纳如下:
一、平等亲密型:独立自由的婚姻关系模式。
二、呵护型(父女型、母子型)一方对另外一方比较呵护。
三、依附性:一方一边倒的方式依附另外一方,比如在金钱权势等的依附。
四、暴力型:一方实施暴力,一方被暴力,总是处于“暴力期—蜜月期—暴力期”的轮回状态。
五、逃离型:一方对一方进行控制,另外一方处于逃离状态。
说明:
平等亲密型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亲密关系模式。两个人既能够相互独立拥有自己的空间,又能够彼此融合。生活的比较幸福。
呵护型(父女型、母子型)双方都很享受这种呵护,这种模式往往一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,喜欢关心照顾他人,一方乐意被照顾,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是心理情结所致。但这种类型容易会出现婚外情,特别是被呵护的一方。但这种关系的往往很牢固。经过磨难而不破。
依附型是一方对一方在权势或者金钱方面的依附,往往地位不平等,造成依附者的压抑,被依附者自我中心,自高自大,可能最终导致婚外情或者婚姻破灭。
呵护型和依附性类似,但不相同,呵护型虽然呵护但不完全依附。
暴力型:往往一方是暴力的一方,一方是被暴力的一方,暴力者施暴后往往对受虐者百般示好,进入蜜月期,然后暴力者再进行施暴,就这样循环不断,这种关系往往会导致家庭出现毁灭,以一方的被害作为结束。但应当强调的是,有些家庭,被虐一方可能才是控制者,他可能有被虐的倾向,然后潜意识控制对方成为施暴者。
逃离型:一方进行控制,另一方处于逃离状态,在婚姻的双方,由于人格特点和自我的内心情结,会在潜意识出现一方对一方进行控制状态,那么另外一方在压抑中,选择逃离,另外一方进行更加紧张的控制,一方却想方设法的逃离,进入恶性循环状态,(控制—逃离—控制)(没有暴力)。当然有时可能是一方的潜意识的逃离促成另外一方的控制。控制者并不希望自己成为控制者。
这种婚姻如果没能自我觉察,双方生活的很累,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。
婚姻模式往往也不是单一的,由于每个人的人格特点不一样,生活经历不一样,就会有各种复杂的亲密关系模式。
本人尝试做一些总结,仅供参考!
